全球新视野

市场回暖 收益率回升:银行理财可靠不

admin


市场回暖 收益率回升

去年11月股票和债券“双杀”后,大量金融产品净值回落,许多投资者账户出现亏损。《中国商业日报》记者的朋友说:“我对财务管理很失望,去年我失去了麻木。幸运的是,今年市场开始复苏,手头的金融产品已经开始变成损失。”

在经历了“赎回潮”和“破净潮”之后,银行理财市场一季度迎来了企稳复苏的趋势。根据普益标准近日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一季度全市场新发行理财产品7197款,环比增长742款。一季度理财公司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24%,环比上升783个基点。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指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的范围也继续缩小。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封闭式固收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2.32%,环比增长1.59个百分点;近三个月全市开放式固收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产品)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1.79%,环比上涨1.24个百分点。

至于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取决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稳定和良好”,今年的金融市场预期相对乐观,但未来金融产品收益率是否会继续上升尚不确定。

70%以上的稳健产品超过70%

行业净值回撤和金融管理规模下降,使整个行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中国商业日报》记者注意到,许多金融公司在资产端和风险防治方面进行了调整。基于对净值回撤的检查和当前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的现实,银行金融管理加强了低波稳定资产的配置,部分银行年稳定金融产品供应占70%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绝大多数银行金融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为了使产品净值波动较小,使居民收入稳定,使人们购买的银行金融管理能够保持和增加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稳定低波动产品的投资需求,今年以来,工行理财、中国银行理财、中国农业银行理财、招商银行理财、平安理财、上海浦东银行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相继推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本产品将市值法估值与摊余成本法估值相结合的金融产品,风险等级设定为“中低风险”,业绩基准相对较高,封闭期较长。

不敢买理财产品

今年是新资产管理法规正式实施的第二年。“财务管理不保证资本”的概念仍然不是投资者可以接受的现实。由于资产管理转型的推进,许多银行金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金融习惯,追求相对稳定的回报。

许多银行机构的财务经理表示,尽管大多数金融产品的净值趋势已经恢复正常,但大多数投资者仍然保守,低波稳定的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好主意。“如果你仍然担心本金损失,你可以选择稳定的低波产品,净值波动很小,你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

不少银行理财经理也证实,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已企稳反弹,理财产品赎回高峰已过。近日,不少客户主动咨询购买理财产品。

虽然金融市场已经恢复,但仍有许多投资者选择定期存款,因为他们担心损失。一些投资者说,“存款仍然稳定”,并说他们现在只购买定期存款。

“银行金融客户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他们倾向于将银行金融作为储蓄的替代品,‘资本保护和利息保护’的心理期望仍然很强烈。”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金融产品破裂,将使部分客户倾向于赎回,增加银行新募集资金的难度,增加商业银行的潜在声誉风险,增加金融产品资本端和负债端的期限不匹配,增加流动性风险。

“以前,金融产品的净值波动是短期的,我们建议投资者长期持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金融经理表示,市场投资信心正在逐渐上升。从长远来看,与证券、基金等产品相比,银行金融产品收入相对平稳,也属于中低风险产品,更符合人们低风险配置的需要。《中国商业日报》记者 李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