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全国多地开启了“人从众”模式。
4月29日,交通运输部信息显示,“五一”假期第一天,预计全国营业客运量5699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劳动节假期第一天,下同)增长151.8%。
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50万人次,同比增长343.6%;公路预计发送旅客3450万人次,同比增长98.8%;水路预计发送旅客95万人次,同比增长86.2%;预计民航将发送204万名乘客,同比增长441.8%。预计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将达到5635万辆,同比增长120.03%。
北京
故宫博物院游客如织↓
天津
古文化街热闹非凡↓
四川
成都博物馆外排队↓
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早在“五一”到来之前,假日消费就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预订量远远超过2019年同期;2022年同期,国内酒店市场搜索热度达到9倍以上;国内旅游订单创五年来最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从预测数据来看,今年将是2020年以来最好的五一假期旅游市场,也是“乙类乙管”后旅游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的第一个转折点。今年五一假期将有2.4亿多人出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104%。从旅游收入来看,预计将创造120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83%以上。
戴斌分析,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有四个明显特点:
游客数量增加;
游客出行距离增加,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将恢复到270公里-280公里的出行距离;
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过去可能是一日游,现在可能要过一个周末,在一个地方进行深度体验;
游客玩得更有文化。过去,他们可能看山、看水、看风景。现在,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场所还是沉浸式表演,游客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