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近日,2023滨海新区工业旅游季启动,全区30多个工业旅游项目全面开放,吸引众多京津冀游客“打卡”。
长芦汉沽盐场生产“芦花”精盐
滨海新区拥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区、东疆综合保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五个开发区。自京津冀协调发展以来,滨海新区在北京开展了850多家企业。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1.1万亿元,共批准9个新产业和示范基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天津以东40公里,是中国首批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连续16年位居全国54个国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第一。本次开放的30多个工业旅游项目中,有10个分布在这里,全部免费开放。养乐多乳品畅销京津冀,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通过通道窗口,游客可以看到从菌种培养、原液调配、质量控制到灌装包装的全过程。
孩子们开始制作天津十八街麻花
天津“桂发祥麻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桂发祥麻花厂“藏在闺房里,不知道”。如今,游客亲身体验“放麻花”,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不远处,游客重温“四大发明”,与滨海新区产业文脉密切接触。
沿153公里海岸线,大港油田、渤海油田、塌北油田串成“红色”油田风景线。210多张历史照片和60多件珍贵资料见证了大港油田60年的“红色”历史;发现井和功勋井——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港五井巍然屹立,讲述铁人精神。
大张坨储气库作为京津冀冬季调峰的主要气源,2000年投产,是中国第一个大型城市调峰型地下储气库。其所辖储气库集团累计注气量位居全国第一,连续22年无事故运行,不断为京津冀提供清洁能源。在海陆交界处,一条4.5公里的小路延伸至大海,连接着“海油陆采”人工岛。虽然岛面积仅1.5万平方米,但已建成集钻井、修井、采油、注水、油气集输为一体的现代化站,灵活补充和控制京津冀气源。
工人们准备在长芦汉沽盐场晒盐
纵观延伸96平方公里的盐田,长芦汉沽盐场诞生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格外引人注目。轰鸣的机器、繁忙的车辆和传送带上的一批盐见证了千年盐场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盐化工体系;年产200多万吨的骄人产量讲述了它在京津冀地区不可替代的经济地位,仍在造福京津冀地区和国内外公众。
天津药达仁堂展厅内容丰富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滨海新区建设京津冀出海口旅游新地标,推出30多个工业旅游项目,是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体现。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资源,建立了电子信息、海洋石化等现代工业基地。工业和海洋资源丰富,应创造工业旅游和海洋旅游的新体验。
目前,滨海新区正从传统工业区向综合经济区转变。港口与城市的融合是滨海地区的特点和亮点。30多个工业旅游项目涵盖了港口与城市的融合,突出了海口的区位优势,将全球化与引进相结合,为滨海旅游创造了开放、自由、包容的新基调。
30多个工业旅游项目专注于海洋经济、购买经济、工业旅游经济等主题部门,并将建立滨海旅游业的新品牌。通过加快工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创造一个愉快的旅游环境和体验式旅游项目。同时,加强工业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探索工业旅游中更多尖端技术的应用,为游客带来更惊喜的旅游体验。
周密表示,滨海工业旅游项目依托京津冀城市群广阔的消费市场,应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合作,优化调整旅游线路和交通方式,提高京津冀旅游便利性,进一步拓宽滨海旅游消费腹地,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